機械表上弦分為手上弦和自動上弦兩種。手上弦的手表,其零件構成主要有:柄軸、立輪、躺輪、小鋼輪、大鋼輪、千斤和千斤簧,大小鋼輪的螺絲,還有一些起離合定位作用的組件;自動上弦的表是在這個基礎上又加了自動上弦零件構成的。
手動機械表上弦常識
影響自動機械表上弦因素
(1)和表把頭的大小有關,表把頭大的比較容易捏住和吃勁,而小的比較容易滑脫。還有看表把與表殼的柄頭管之間的配合松緊程度,如果比較緊的話也會影響到上弦的順暢。
(2)和上弦的齒輪的傳動比有關系,不同的手表機芯上弦系的齒輪傳動比各不相同,包括立輪,小鋼輪和大鋼輪的輪齒數(shù),因此上弦速率不一樣。
(3)發(fā)條的工作圈數(shù)也不一樣,手表發(fā)條的工作圈數(shù)通常在6-10圈之間,工作圈數(shù)多的,上弦的次數(shù)(把數(shù))也就會多些。
(4)和上弦的力度有關,我自己上發(fā)條從來都大力的滿把上,也許有的人上弦的時候比較“秀氣”,那么表把每次旋轉的程度就不一樣了。
籠統(tǒng)的說,一般正常的上弦要30下,基本就滿了,(前提是你要滿把的上)手上弦的手表其實無所謂了,你只要一直上到不能轉動為止,發(fā)條就滿了。對于自動的手表來說,因為絕大多數(shù)的自動手表都可以用手來上發(fā)條,尤其是初次佩帶或停走后再佩帶都需要先用手來開足發(fā)條。(初始佩帶建議大家不要依靠自動陀來上滿弦)大家也知道,因為自動手表是“上不滿弦的”,所以對自動手表的上弦次數(shù)建議寧多勿少,不妨多上幾把,比如上到40下,就基本保障能上滿了。-
自動機械手表上弦常識
任何所謂“自動”的東西都不是無條件的,機械的東西當然要遵守原理,手表也是一樣,要想“自動”的前提是你自己手臂要先動,根據(jù)物理學做功的原理,物體水平移動不做功(除非你加速度甩動),所以手腕平移不能使手表上弦。最能使手表自動上弦的方式應該是沿自動陀的平面,手臂上下甩動,這時陀的旋轉最大,但若沿陀的軸向上下甩動,自動陀也不轉動。人們擺動手臂是自然隨意的動作,任何力都可以被分解為軸向的和徑向的,只有作用到自動陀上的徑向力才能做出有用功?,F(xiàn)在自動上弦形式也分單向和雙向的,所謂單向上弦是指自動陀只朝某一個方向轉動,才能上弦,雙向的不分旋轉方向都能上弦,現(xiàn)在以雙向上弦的自動手表為多。我感覺,當手臂上仰的時候,自動陀的旋轉比較下甩的時候動靜大。因為,自動陀將被迫改變位置和狀態(tài),而下甩的時候,有時候自動陀位置變化和反映跟不上手臂甩動的節(jié)奏。自動手表也有個自動上弦效率,有設計和結構問題,就連自動陀的重量手表之間都有區(qū)別,目前上弦效率最好的是用所謂“棘輪棘爪”的結構,而且它對位置的變化也比較敏感,據(jù)說這種類型自動結構的上弦效率比一般別的結構要高30%以上。
自動機械表上弦是上不滿的,因為其內有自動打滑的機構,否則戴在手上不停的運動,過滿發(fā)條會斷,(自動表內有一個重錘,當手擺動時因重力的關系會來回擺動,重錘的中心有個齒輪,經(jīng)過換向器和減速器把能量儲存于發(fā)條上,發(fā)條與普通表是一樣的,只是結構有區(qū)別)這也是與普通手表不同之處,一般不宜手動上條,經(jīng)常手動上條容易損壞上條機構。一般如果停了多搖擺幾下就可以戴上使用,平時常戴就不會停,特別是平時從事的工作,手的運動較少的人,應盡量常戴著。
機械表上弦弦容易出現(xiàn)的問題和故障原因是:
1、出現(xiàn)空轉,沒有上弦時的“卡卡”聲,這個原因可能是大小鋼輪的螺絲松動了。
2、上弦后,表把自動后退,這個問題往往是止逆千斤或千斤簧出現(xiàn)故障。
3、上弦時感覺受力輕,且上不滿弦,很明顯,這個是發(fā)條斷了,發(fā)條出現(xiàn)斷尾鉤的情況是最多的。斷尾鉤的表還能走動,只是在發(fā)條上的快上滿的時候,會自己又突然放松。
4、擰表把時,手表只能撥針而不能上弦,原因是離合桿不到位,柄軸或拉檔有問題。
5、上弦時候發(fā)生卡卡的異樣響聲,可能是立輪的某一個齒磨損壞了。
6、上弦時候發(fā)生卡卡的異樣響聲且不能上弦,一般都是躺立輪斜齒的磨損造成的,或是立輪和小鋼輪之間的嚙合間隙過大。
給自動手表上弦的時候,由于負載比較重,會感到有些“吃力”。這個也和表的把頭大小和表把與柄頭管的摩擦有關系,如果,能定期的給把頭和柄頭管之間上點硅油,上弦就會感覺輕松多了。
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在給自動手表上弦的時候,自動陀跟著飛速旋轉,表有劇烈的震動感,說明你的表自動部件需要重新清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