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一項創(chuàng)新發(fā)明開創(chuàng)了悠久歷史,歷史綿延孕育出文化,流傳后世的不單是幾紙文獻紀錄,而是影響世界的不朽傳奇。就好比陀飛輪這項鐘表復雜結構,它在距今220年前的西元1801年6月26日問世,當時正值法國共和歷的IX年獲月7日,瑞士制表師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先生(Abraham-Louis Breguet, 1747-1823)所發(fā)明的這項調校裝置獲得了官方機構頒授的專利權,從此締造品牌BREGUET寶璣故事的嶄新扉頁,更鑄就整個鐘表界的關鍵里程碑。
陀飛輪之于鐘表到底多么具有代表性?它是精細工藝的象征、是機械動感之美的化身,是你目光停駐、聚精凝視的焦點所在,是表迷藏家們夢想清單的金字塔頂端。每一位表迷心底都有屬于自己的Grail Watch,或許是最名貴、最罕見或是最復雜,縱使款式不一、風格各異,但無法否認的,陀飛輪永遠都占有一席之地。2021年,陀飛輪迎來誕生的220周年,這項曾讓寶璣大師自述「付出大量財力物力」的裝置,在現(xiàn)代精良制表技術的面前開展出前所未有的豐富姿態(tài)。
Tourbillon:來自19世紀天文學
行星運行的微縮概念
當陀飛輪運行作動,你的目光必定會隨之流轉,因為你所凝視的精巧機械裝置,正是微縮宇宙在鐘表上的精妙呈現(xiàn)。寶璣先生在向法國國家工業(yè)專利局提交專利申請時,曾特別致函內政部長,說明一項適用于時間測量機制的新發(fā)明,并將其命名為「Tourbillon」也就是陀飛輪。這個法文字雖然在今日代表「猛烈旋轉」的意思,但根據法國哲學家與物理學家笛卡兒以及19世紀大詞典對于「Tourbillon」一字的解釋,是指圍繞單一軸線旋轉的行星體系,或是驅動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能量。
當擺輪運轉,擺輪軸心與軸心旋轉的孔洞會產生摩擦,而早期懷表因為都是以垂直方向放在外套內袋,造成摩擦的位置被固定在同一個方位,長久下來,零件的過度磨損會對精準造成影響;因此寶璣先生的嶄新裝置,便是將整個擒縱系統(tǒng)——包括擺輪、游絲、擒縱輪與擒縱叉——都組裝在一個規(guī)律旋轉的框架,由框架帶動整個擒縱自轉,如此一來摩擦產生的誤差,便會因為規(guī)律地重復以及不斷轉換摩擦接觸點而互相抵銷,借此提升鐘表走時的精準度。
在鐘表如此精巧的方寸世界里,奇跡般實現(xiàn)了宛如行星天體般周期規(guī)律、運作不息的動態(tài),自然會吸引不少皇室貴客、歐裔名流購買擁有,包括35枚珍稀時計以及其他5款座鐘、航海儀器等作品,從現(xiàn)有的歷史檔案中不僅能針對這些珍品一一尋跡,清楚了解時計的制作、出售時間甚至是客戶的身份,還能在現(xiàn)今諸如大英博物館、紐約、義大利與耶路撒冷的各大博物館中看到部份珍品,而寶璣的品牌博物館則珍藏了其中三枚時計。
今日的陀飛輪小宇宙:
纖薄3毫米、精巧0.29克
現(xiàn)代的陀飛輪裝置經過長達220年的開枝散葉,無論結構、材質都變化萬千,而對于傳承了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先生制表精髓的寶璣品牌而言,陀飛輪更是一直以來最擅長詮釋的復雜功能。例如寶璣最新一代的超薄自動上鏈陀飛輪機芯Cal. 581,由于配備環(huán)形自動盤,讓機芯厚度僅3毫米,超薄的水準足以媲美三針表的自動上鏈,更何況是搭載了復雜的陀飛輪裝置,纖薄的體積尤其難能可貴。如此一枚世界數一數二、極致纖薄的陀飛輪機芯,讓表款能夠以無比優(yōu)雅的外型呈現(xiàn)。
超薄體積之外,581機芯更透過科技材質的運用讓這項歷史悠久的古典功能更臻完美。它的陀飛輪框架以鈦金屬材質制作、重量僅0.29公克,搭配矽質寶璣游絲與矽擒縱叉,抗磁性、等時性都更佳,讓腕表的走時表現(xiàn)更為精準。
搭載581機芯的表款之中,以Classique 5367甚為優(yōu)雅,大明火琺瑯材質的簡潔面盤,搭配經典寶璣指針與精致的花式分鐘刻度,向來吸引鐘情古典風格的仕紳一見傾心;又如延伸出的型號之一Classique 5395,尤其堪稱是Openworked面盤的極致展現(xiàn),以手工切削夾板將近一半的材質,將夾板大幅鏤空之后仔細倒角修飾,再適當地在骨架上裝飾巴黎釘紋機刻雕花,不僅輕薄、更是通透,款式古典含蓄,但呈現(xiàn)手法卻是大膽傲人。
又或是以陀飛輪框架整合時間等式凸輪的Marine 5887,同樣是以581機芯為基礎,具備陀飛輪、萬年歷、時間等式三大復雜功能,是寶璣現(xiàn)行腕表最復雜款式。陀飛輪裝置透過差動齒輪整合一般走時齒輪以及時間等式齒輪組,因此可看到4點鐘位置鏡面下方除了擺輪以及陀飛輪框架之外,還有一個線條特殊、外觀如腎形的凸輪。
另一款Tradition 7047芝麻鏈陀飛輪也是Openworked面盤的杰作,與581機芯纖巧精致的陀飛輪不同,7047更具有現(xiàn)代與古樸交織的古風,給人如磐石般穩(wěn)定的感受。上半部的大型陀飛輪占據整個面盤大半面積,搭載少見的鈦金屬擺輪以及矽材質的雙層游絲,并結合源自懷表的芝麻鏈裝置;同樣受到寶璣古董懷表的啟發(fā),包括擺輪以及擺輪夾板的形狀,都出自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的初創(chuàng)設計。
舉凡世界上的重要發(fā)明無不追隨者眾多,但名為開創(chuàng)者的僅有一人;而陀飛輪這項鐘表復雜裝置,已經寫上了寶璣的名字。220年前寶璣先生將機械結構宛如行星繞行的動態(tài)做為命名靈感,今日這個字詞已然化身為鐘表工藝的象征,分秒運行如斯,這份領航鐘表歷史的至高頭銜也將持續(xù)榮耀。